文化是同仁堂不花钱的广告 80年代末,同仁堂和北京人艺合拍了6集电视连续剧《同仁堂的传说》,剧中反复诉说着同仁堂300年的古训:同修仁德,济世养生,以义为先,以义取利。1997年,同仁堂和北京京剧院合排了京剧《风雨同仁堂》,戏演到哪里,同仁堂的名声就传播到哪里。在《大宅门》之后,有关同仁堂的22集连续剧《大清药王》也将播映。
文化就能当钱使 改革开放前,同仁堂仅有大栅栏一家门店,今天的同仁堂已遍及海内外。在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与人合作开分店时,同仁堂未注入一分钱资金,仅以“同仁堂”这块招牌入股,就占到了公司20%的股份。
买药看文化 大栅栏同仁堂店每天接待的顾客80%来自北京以外,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买药,更是为了看看300多年的同仁堂到底什么样。同仁堂的销售额从90年代初的1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5亿元。继1997年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后,去年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。这种既在A股上市又在创业板上市的模式是国内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。
有关人士说,北京富有文化资源的企业和商业不在少数,但大多未能以文助商,大栅栏街上的许多老字号店日渐衰落,令人深思。
(《北京青年报》2001.4.15朱鹰 文)